首页

女王调视频网站

时间:2025-05-22 20:49:46 作者:证监会:大力支持科技企业用好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浏览量:38489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南方地区出现阶段性高温,北方地区旱涝急转,华南及东南沿海台风趋于活跃,局部地区极端灾害风险增加。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日前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强调要扎实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农业损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给农业生产带来威胁。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气象灾害损失粮食600亿斤左右,因病虫草害损失粮食500亿斤—600亿斤。加大灾害预警监测和防灾减灾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和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科学减灾技术措施,每年可再多挽回粮食损失200亿斤以上。

  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是导致粮食损耗的重要原因,建好农田防灾减灾工程设施是保障粮食稳产增产的基本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农业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加强干旱、洪涝、低温、高温、风雹、台风等灾害防御防控技术研究应用和安全生产管理,落实灾害防治属地责任,加强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和植物检疫工作。

  当前正是秋粮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更要时刻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盯紧主产区和重灾区,奋力夺取秋粮和全年农业的丰收。

  突出时效性,“防”在第一时。要加强监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备足救灾物资、清理农田沟渠,做好台风应对准备,把牢抗灾救灾第一道防线。借助遥感技术和大数据,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精准性,为灾害应对留足“提前量”。完善农田排灌设施,减小洪涝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也便于灾后通过及时补种等措施恢复粮食生产能力。

  突出主动性,“抗”在第一线。要加强应急值守、灾情调度,适时启动应急响应;落实抢排积水、抗旱浇灌等措施。建立常态和应急兼顾的农业防灾减灾队伍,全面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有效性。分作物、分区域、分环节落实防灾减灾和田间管理关键技术,对积水农田加快排涝降渍,广辟水源及时浇灌受旱地块。

  突出针对性,“救”在关键点。及时开展“一喷多促”,加强田管和病虫防控,抓好改种补种、补栏补苗,修复水毁农田和农业设施。提高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储备能力和调度能力,对受灾地块因地制宜选择生育期短的粮食作物或蔬菜作物改种补种,防止土地绝收。

  此外,还要用好市场化风险管理工具,分散、转移农业风险。探索农业巨灾保险机制,提高定价的科学化和精准化水平,提升承保理赔的服务质量。通过扩大覆盖范围、创新产品类型、提高保额标准,完善农业风险分担机制,弥补因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带来的经济损失,让农民种粮不亏本、有钱挣、能得利。 (作者:金观平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演员刘奕铁:从细节中表现角色,才能令观众信服

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三,夏管至关重要。汛期的高温高湿环境对当前玉米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在河南安阳市内黄县二安镇车赵村,农户刘付军的担心不无道理,“湿热天气玉米容易招虫招病,雨水多容易造成田间积水,田管一刻也不能放松。”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财政部:目前我国关税总水平为7.3%,低于9.8%的入世承诺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引发了诸多忧虑,人们担心,某一天AI会比人类更加“智能”。在这些讨论的背后,人们依然没有解释清楚“智能”这一概念究竟是什么。为此,瓦利安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在《可教育性的重要性:人类独特性的新理论》一书中提到,大脑卓越的“可教育性”使人类与众不同,这种独特的能力一直是人类取得成就和文明的基础。

2024年“春之旋律”音乐会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行

记者了解到,作为科研成果,该展览对于人们认知西藏地方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历史,尤其是相关专业人员研究历代中央政府治藏史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

世界海拔最高北斗探空站建成启用

香港4月24日电 (记者 魏华都)2024华为云香港峰会23日下午在港举行,会上多项助力香港人工智能(AI)提速发展的策略公布。峰会有逾500位行业翘楚、企业领袖及合作伙伴出席。

2024年广州国际灯光节将点亮珠江两岸24栋建筑立面

光线云(杭州)科技有限公司自研软件瞄准图形渲染技术,通过算法模拟真实世界,被广泛用于数字孪生等领域;杭州玳数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搭建全域数据共享平台,帮助用户突破“数据孤岛”困境,助企降本增效。浙江探索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机制。浙江云泰纺织有限公司试用浙江理工大学的一项专利,成功实现转型升级,产值和利润保持20%的增长率。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